据上海市房屋管理局统计,2024年全年★★,上海全市加装电梯完工3005台,较上一年进一步提升。加梯工程不断跑出加速度★,让越来越多的悬空老人享受到了上下楼自由的便利。
而对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后续维保难题究竟该如何破解?上海市人大代表吕奕昊在调研了多个加装电梯的小区后表示,老旧住宅小区加梯之后,居民们选择的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各不相同★★,这不利于主管部门监督维保责任的落实。他建议,要鼓励小区物业作为承担电梯维保责任的主体★。
对于维保责任移交给谁★?价格怎么定★?很多属地也有点犯难。此前★,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出台《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不同楼层业主指导区间》★★★,按照谁受益★、谁出资的原则划定每户出资比例区间★★,楼层越高、出资比例越高。但对于电梯交付后的维保费用如何分摊,上海尚未出台相应的指导标准。杨浦区延吉新村街道城建中心副主任徐璐就坦言★,希望相关部门能给他们一个指导标准★,对于两年免费维保过期后后续的费用如何收有一个可以对照的标准★。不过在去年10月,上海印发相关文件★,鼓励业主预留部分政府补贴资金用于后续使用管理,或者发挥保险产品的作用★★★。目前,全市也多个区都在按照意见进行因地制宜的试点★。
在杨浦区延吉新村街道杨家浜小区,小区加装的电梯免费维保到期后由原来的建设单位继续延保★★★,建设单位认为现在维修成本增加,用低于市场的价格延保没有利润,而小区居民则在每户该分摊多少费用上也存在不同看法。低层住户认为不应均摊费用★★★,而应按照建设时的分摊比例来支付维保费。
不过加装电梯,建只是第一步★,后续电梯的运行使用要持续15年至20年,如果维保不到位,轻则导致电梯使用年限缩短,重则还可能出现电梯关人等安全事故。目前,上海部分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免费维保期都陆续到期★★。那么★★★,后续维护保养的责任主体是谁★★★?维护保养的经费从哪里出?维保的价格谁来定?这一系列新难题又随之显现。
吕奕昊代表说,加装的电梯属于房屋的附属设施,理论上要跟物业形成一体的联动管理。同时在这个过程中★,政府相关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★★★,对加装电梯后续维保工作出台相关细则、制定统一的电梯维护保养市场指导价。吕奕昊代表还建议,对于加装电梯后续管理★★,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★,可以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。
今年上海两会,就有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围绕这一议题表达了呼声。上海市人大代表吕奕昊近日走访调研本市多处加梯老楼发现★★,维保项目缺乏统一指导价,导致价格浮动区间较大★、多方各执一词,给维保责任的移交带来不小阻碍。
此外,上海市徐汇区政协党组书记、主席黄冲建议,对于电梯这类特种设备★★★,应由特殊监管部门牵头★★★,将已建成电梯加以编号、纳入统一管理,实时查看电梯运行状况★。同时,在资金问题上,可借助更多第三方力量。比如:使用电梯维修基金购买维修保险,一旦电梯出现故障有了保险来理赔,这样可以保证维修及时到位。
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,是上海十四五的民心工程★★,也是百姓生活中的关键小事、紧连群众福祉的民生大事。今天上午出炉的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5年将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3000台★★,加强加装电梯全过程管理。